滨江实验小学“和风润心“行动支部工作方案
常熟市滨江实验小学“和风润心”行动支部工作方案
【行动支部名称】
“和风润心”行动支部
【行动目标】
以学校“让每一颗种子自然生长”的办学理念为引领,本着“一切为了学生”的初心,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做实做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将责任与担当化为缕缕春风,守护和润泽学生心灵,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,为学生成长与成才打好人生底色。
【支部简介】
我支部由18名正式党员、1名预备党员、1名入党积极分子组成,占全校在职教师总人数的27.02%。支部成员分布在学校领导岗位和教育教学第一线,其中,中小学高级教师4人,市级骨干教师9人,苏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2人,苏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师1人,常熟市优秀班主任4人,是一支政治觉悟高、专业素质强、服务态度佳的教师队伍。
【主要做法】
1.课堂行动:创设心理健康氛围。
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。要求党员教师认真学习并积极贯彻教育部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》精神,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,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心理健康氛围,传播心理健康知识,组织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,如开展竞赛、组织表演、争先评优等,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强烈的感染,陶冶高尚情操,养成健康心理状态。
2.结对行动:实施心理关爱计划。
结合学校德育导师工作制,成立“党员关爱团”,党员担任“心理导师”,确保一位党员对接跟踪关爱一位学生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、详细、贴近学生的心理关爱计划,力争做到“一人一方案”、“一人一跟踪”。通过温暖的短信、温暖的沟通、温暖的指导、温暖的帮助等温暖行动对症下药,为学生送去关心和关爱,引导、鼓励学生走出心理误区。
3.辅导行动:搭建心理疏导平台。
指导班主任抓好“心理委员”,看好“心信箱”,及时发现学生群体中各种不良情绪的表现,了解心理需求和呼声;党员教师开展轮值驻守学校“心晴小站”,与有心理困惑的学生面对面平等交流,加以正确引导,为他们释疑解难,积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排解情绪障碍,矫正心理偏差,筑牢有温度的干预线,避免学生因压力无法缓解而造成心理危机。
4.创造行动:丰富心理体验活动。
党员教师立足岗位,结合条线工作,大胆创造,设计主题实践活动、心理团辅课、主题班会、社团活动等,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体验活动,寓教育于活动。心理健康体验活动可包括自我成长、学会学习、情绪调适、人际交往、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,引导学生提高认知水平,学会团结合作,发现自我价值,从而健康成长。
5.共育行动:深化家校社互联观念。
党员教师走进学生家庭,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,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,使心理保健的思想深入人心。利用家长会、家长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,与家长探讨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,交流如何与孩子沟通,怎样真正地陪伴孩子。学校公众号办好“家校驿站”栏目,邀请优秀家长分享亲子教育经验,指导广大家长更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。学校与社区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,为学生提供校外生活教育的更多体验学习机会。
【预期成效】
1.通过行动,高涨勇于担当的热情。每位党员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,自觉加强基本功训练,在不同岗位、不同层面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党员的思想素质、业务素质必将得到整体提高。
2.通过行动,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。随着行动的不断推进,学生情绪可释放,诉求被回应,有了获得感和幸福感。师生关系愈加融洽,校园氛围日益和谐,育人质量不断提升。
3.通过行动,提升战斗力和凝聚力。行动支部有利于彰显党员的带头作用,从而突出党组织的号召力。随着学校教育服务水平的提升,社会满意度进一步提高,党支部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。
4.通过行动,推进学校发展。行动支部建设,初始效应体现在党员教工这一群体,但它产生的后续影响必然是广泛的,会在更多群体、更多层次、更多角度发挥积极辐射作用,提高其他教职员工的积极性,从而推进学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。
用户登录